治法扶阳抑阴,如其人神不大衰,加清上焦之邪火,佐以行气,并嘱其清心节欲[2],自无不愈也。六经提纲病情,内伤仍握定阴阳盈缩为准,如此方不见病治病了。
[眉批]分配精确,如然鹂得珠,已扼治目之要,何必他求。殊不知其艺之有未精也。
伤于阴络,则妄行于下。若视为寻常之疮治之,则速其死矣。
一治手足微冷少神。 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,身外冷而觉内热难当,欲得清凉方快。
如病果当服,半夏、大黄、附子一切药品,皆是安胎。干于三阳,[1]疗原作"疾",据文义改。
法宜温中,如吴茱萸汤,理中汤之类。真火旺则君火自旺,心阳不足自可愈,真气升则真水亦升,心血不足亦能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