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渴不止,七味白术散。左脸青而兼赤者,先用柴胡清肝散;后用地黄丸。
此一脏一腑俱无状,故不变而不蒸也。余考绩到京,求治于余,曰∶肝主五色,入心则赤,自入则青,盖肝属木而生风,故肝气为阳为火,肝血为阴为水,此禀肝肾精血不足,虚火内动,阴血益虚,虚而生风,风自火出,故变面赤目札等症耳,非外风也。
半载后,一周岁儿,痰嗽哭不已,用抱龙丸,少止,良久亦然。后患伤风咳嗽,咽干内热,用六味地黄丸料加五味子煎服,及十全大补汤而痊。
脉数而实,便闷有热者,神芎丸,此皆实热之治法也。若脾热所传,用清胃散。
大便重坠,口角流涎,彼欲泻火。一老人生子方周岁,秋初暴冷,忽发搐似惊痫,过则气息奄奄,此元气虚弱所致,与补中益一小儿十岁,一小儿七岁各有痫症,岁发二次,后因出痘及饮食停滞,举发频数。
大抵始病而热者,邪气胜则实也;终变为寒者,真气夺则虚也;久病而热者,内真寒而外假热也。故凡脾胃之气不足者,遇长夏润溽之令,则不能升举清阳,健运中气,又复少阳相火之时,热伤元气,则肢体怠惰不收,两脚痿弱,嗜卧发热,精神不足,饮食少思,口中无味,呼吸短乏气促,目中视物,小便赤数,大便不调,名曰注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