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毛先受之,则入于肺,所以从其合也。再观于地气上腾,而为黑云,遮蔽日光,雨水便降,即此可悟虚火之症,而知为阳虚阴盛无疑矣。
五志之外,尚余者三,总之曰喜、怒、思、忧、恐、惊、悲、畏,其目有八。脉大者,阴虚也;脉紧者,寒气也。
在里曰中,在表曰外。HT者,直视如惊貌,因少阳之系绝,不能旋转,故至此也。
上言病已,此言命已也。治法总不外健脾、温中、除湿、行水、燥脾为主,因其势,随其机而导之利之,即得步步立法之道也。
脾主肌肉而恶湿,湿着于肉则卫气不荣,故肌肉顽痹而为肉痿。结阴促阳,辨迟与数;代亡散绝,有去无来。
治在权衡相夺,谓度其轻重而夺之使平,犹权衡也。此言血与气并,并者为实,不并者为虚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