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阳合病,脉浮,大上关上,但欲眠睡,目合则汗。风盛为消,木能盗水,故少阳风发之疟,消渴特甚,小柴胡去半夏,加天花粉,乃不易之常法。
经曰∶温病之脉行在诸经,不知何经之动,随其经之所在而如太阳证,头疼恶寒,汗下后过经不愈,诊得尺寸俱浮者,太阳病温也。若但头汗,身上汗少,邪热不得外泄,故发黄。
夫发用升发忌苦寒,人知之也;化用升发忌苦寒,人不知矣。无汗者加干葛、防风;太阳见症,加羌活;少阳见症,加柴胡;若表邪已散,时时手足有汗,便结不通,有下症者下之。
按痉病与伤寒相类,但多项背反张为异。此言重在急字,言治病当先治本。
至阴黄,乃内伤寒湿症也。 阳明病背恶寒,口干燥,白虎汤。
鼻干不得汗,嗜卧,面目悉黄,有潮热,时时哕者,阳明症也。此以热邪自传厥阴血室,故刺期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