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冒风则恶风有汗,因冒寒则恶寒无汗,冒湿则身体重着,伤暑则心神烦躁。伤湿热不化,痞满闷乱,枳实导滞丸。
不特外邪陷入,结塞而成,如《伤寒论》所云也。观其又一条云∶必审按寒热,此证有寒有热矣。
大概分气血食痰四种,而怒气瘀血居多,治者须分左右,审虚实。唇疮,虫食喉则上唇疮,声哑;食肛则下唇疮,咽干,黄连、犀角、乌梅、木香、雄黄、桃仁,煎服。
破者,口疳药加牛黄。一有拂郁,当升不升,当降不降,当化不化,或郁于气,或郁于血,病斯作矣。
若老人微疫无下证,舌上干燥生胎刺,用生脉散生津润燥,胎刺自去。 寒虽收引而筋脉不枯,但用温热之剂以去其寒,则阳回冻解而缩者以舒,不难治也。
《经》云∶掉眩支痛,强直筋缩,为厥阴风木之气。张元素治痞,变此汤为丸,以彼属食积所伤,故用丸以消磨之,用汤以荡涤之。